誰是尿毒症候選人
台灣尿毒症患者比例全世界第二名,但大多數人並不知道自己已被排上尿毒症候選人名單。誰是高危險群?如何警覺? 如何避免走上終身洗腎不歸路?
康健雜誌60期 文/張曉卉
台灣人拚經濟,連生病也不輸人,罹患尿毒症比例排名世界第二高。
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(NIH)2002年出版的《末期腎臟病年報(ESRD annual data report)》 比較各國登錄資料統計,台灣存活的尿毒症患者(盛行率)比例世界第二,僅次於日本;每年新增病例數(發生率),也是全球第二名,第一名是美國。換算數字,全台目前有三萬多個人是尿毒症患者;每年有三千多人被醫生宣判得了尿毒症,掉進終身洗腎、或等待換腎的夢魘裡。更令人憂心的是,有不少民眾已經被排入尿毒症候選名單而不自知,等到症狀出現,腎臟早已壞了八、九成且救不回來,瀕臨洗腎邊緣,幾位腎臟科醫師異口同聲強調。
 哪些族群會變成尿毒症候選人?
慢性腎絲球腎炎佔台灣尿毒症病患首位。但多數找不出原因,一般懷疑和身體免疫機能缺陷很有關係,或是因反覆發作的急慢性腎炎、紅斑性狼瘡、肝炎或血管炎等侵犯腎臟機能,使腎功能緩慢漸進受損、硬化,必須做腎臟病理切片才能確定診斷。
拜醫師善用類固醇和免疫抑制藥物之賜,腎絲球腎炎造成的尿毒症比例降低了約15%,馬偕醫院內科部主任陳漢湘表示。
「要加緊關心的是糖尿病、高血壓、常吃草藥偏方和止痛藥的人、以及老人家」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、台北榮總腎臟科主任楊五常指著電腦裡近十年的統計指出,在有參與美國末期腎臟病數據比較的數十個國家中,台灣45~75歲以上中老年人的尿毒症發生率居世界之冠,而糖尿病、高血壓併發尿毒症的人數年年上升,還有好尋偏方吃草藥的生活習性的人,都可能比一般人提早拿到進入洗腎室的通行證。
  為什麼他們的腎臟容易罷工?如何警覺和預防才能避免或延緩走上尿毒症不歸路?
糖尿病
腎臟病醫學會統計,台灣尿毒症患者有32%是糖尿病惹的禍,美國則超過 4成,佔所有尿毒症患者比例最高。因為糖尿病是個侵犯微血管,造成全身血管組織和器官病變的疾病。而腎臟本身就是由超過百萬個的微血管球──腎元組合而成,糖尿病會傷害腎臟毛細血管壁(腎絲球基底膜),時間一久,整個腎組織腎功能都會變壞。
  桃園國軍總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石光中指出,臨床上將糖尿病腎病變分為五期:
◎第一期  腎功能改變:糖尿病初期就會造成腎臟濾過濾增加,腎臟肥大。
◎第二期  腎組織結構改變:發病後 2~3 年,腎絲球基底膜變厚。
◎第三期  微蛋白尿:發病後 7~15 年,尿液中出現白蛋白,每天大約 30~300毫克。
◎第四期  蛋白尿期:發病後 10~30 年,每日尿中排出的白蛋白量大於3克,出現不可逆的腎功能惡化。
◎第五期  末期腎衰竭:發病後 20~40 年,腎臟報銷,成為尿毒症患者。
「如果你有糖尿病,且活得夠久,就有 3~4 成機會走上洗腎一途,」楊五常說出無情事實,尤其是血糖、血壓控制不好、家族中已經有人得過糖尿病、高血壓、尿毒症的病人更危險。
 想要拒絕接到洗腎通知書,最好:
1. 關心你的尿蛋白:尤其是沒有症狀的微白蛋白尿,要靠檢驗才知道。如果醫生對你的糖尿病治療只是驗血糖、開藥,記得每半年問他需不需要驗微白蛋白尿、糖化血色素,並做眼底和足部檢查。
2. 若有異常,應該每三個月檢查一次。尤其是微白蛋白尿,是腎功能還可以挽回的治療關鍵期,錯過就拉回不來了。
3. 萬一出現第三期微白蛋白尿,甚至到第四期蛋白尿,詢問醫師需不需要、有沒有幫你開保護腎臟藥物(Renoprotective Drug)。
4. 嚴格控制三高:高血糖(糖化血色素應該控制在6.5mg/dl以下)、高血脂(壞膽固醇應控制在小於100)、高血壓(血壓標準比一般嚴格,應控制在130/85左右)。
5. 若出現蛋白尿,遵循醫師、營養師建議的低鹽、低蛋白飲食,因為攝取過多蛋白質和鹽分,會增加腎臟負擔,加重腎傷害。
 高血壓
高血壓病人有2成機率、大約每5個之中有1個會演變成尿毒症,尤其是血壓 控制不好、抽菸、肥胖、血中膽固醇高和有家族腎臟病的人,拿到尿毒症診斷書的機會更大,林口長庚醫院加護腎臟科主任方基存表示。因為血壓高會增加腎絲球壓力,造成腎絲球硬化、纖維化,腎臟血液循環惡化 、血壓又更高,造成血液中白蛋白流失到尿液裡,刺激腎臟間質發炎,惡性循環下,腎功能走下坡。
而且,腎臟本來就有調控血壓功能,兩者會互相牽制,高血壓會造成腎臟病惡化,而腎臟好壞也會反應在血壓上。短期可能因為情緒、急性心肌梗塞、腦中風等,發生在數天、數週內,也可能會日積月累到一、二十年,才賠上腎臟。
 高血壓患者要護腎,方基存醫師建議:
1. 控制血壓:控制在 135/85 mmHg,是防止腎臟惡化不二法門。
2. 規律服藥:坊間流傳「降血壓藥吃久了腎臟會壞掉」是錯誤說法,用藥維持血壓穩定,反而能保護腎臟不再受傷。詢問醫師需不需要服用降壓保腎藥物。
3. 監測尿蛋白:和糖尿病腎病變一樣,記得每半年詢問醫師需不需要驗微白蛋白尿。
4. 低蛋白、低鹽飲食,減輕腎臟負擔。
5. 平時則要注意,出現半夜要起床如廁一兩次的夜尿症狀、小便出現泡沫、變色等跡象,必須就醫檢查腎功能。
 偏方、草藥、止痛藥愛用者
台灣人愛吃藥,尤其愛用草藥偏方,「台大一個月總有 2、3 個是吃藥吃到腎臟功能出問題,一年就多少?」台大醫院洗腎室主任吳寬墩觀察。
比利時的研究指出,會造成腎病變的中藥,主要是含有「廣防己」成分的馬兜鈴酸科。另外,中藥材裡的雷公藤、木通、山慈姑、山豆根、蜈蚣和班蟄對腎臟的毒害報導最多。會傷腎的西藥,法國的研究指出,第一是抗生素,其次是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(簡稱 NSAID),第三是放射線檢查用的顯影劑。止痛藥尤其要小心,它隨手可得,打著副作用小讓人不設防廣告,隱身在治筋骨痠痛或感冒糖漿成分裡,經年累月地用,腎臟就賠上了。
偏方草藥會引起腎臟發炎,組織纖維化,顯微鏡下看到的腎組織切片,就像被刀切割過的疤痕,且是永久損傷,可見對威力多大,陳漢湘指出。
 不想養身反倒傷腎,最好:
1. 謹慎用藥:尤其是成分不明的黑藥丸、偏方草藥不要吃,止痛藥、感冒糖漿、應該看清楚說明書,知道成分和副作用。
2. 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、顯影劑,尤其腎臟功能不好的人,就醫時要提醒醫生。
 老人家
老人容易得尿毒症,和年齡有關,年過 40歲,腎功能每年退化 1%;罹患 糖尿病、高血壓、等慢性病比例高,控制不好腎臟遭殃,或常需要做檢查,用顯影劑、抗生素機會比較多:加上身體老化,關節炎找上門,這裡痛那裡痠,常吃止痛藥,使得老人家成為洗腎大宗族群。
而台灣老人家得尿毒症比例居全球之冠,主要因為國外老人多獨居,可以自己決定不要洗腎救命,或因為負擔不起(在英國年過60洗腎要自費)而放棄,台灣則不管是獨居或三代同堂,中風或重病,有需要就洗。
 老人家不想走上洗腎命運,最好:
1. 控制好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等慢性病,以免腎臟受累。
2. 按醫囑服藥,如果同時吃好幾個科別藥物,請醫師注意,不要重複開藥或開藥性互斥的處方。
3. 儘量避免不必要的顯影劑放射線檢查,非做不可,檢查結束喝大量的水把顯影劑趕快排出。
4. 小心吃藥:尤其是成分不明的黑藥丸、偏方、草藥、補藥服用前要三思。
--摘錄於  康健雜誌 第60期 聰明醫療 2004. 5. 18



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



分享

Facebook
Plurk
YAHOO!



 

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wiqreo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